南京的银行如何应对青岛模式?小微融资新政背后的区域金融竞合

  标题:南京的银行如何应对青岛模式?小微融资新政背后的区域金融竞合

  核心事件:青岛出台十九条举措支持小微融资,南京的银行能否借此突破服务瓶颈?

  2025年8月,青岛十三部门联合发布《青岛市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》,从融资供给、服务能力、融资成本、政策保障等五方面提出十九条措施。这场以“信贷直达基层”为核心的改革,不仅为青岛小微企业注入活力,更让南京的银行看到业务创新的新可能——如何将青岛经验与本地产业特色结合,成为金融圈热议话题。

  青岛模式:从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到“金融服务驿站”

  1.融资供给:信贷资金直达基层

  青岛通过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“金融小咖小微行”等活动,全面摸排小微企业需求,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推荐给银行,实现“资金-企业”高效对接。同时,在银行网点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、产业园等区域设立“金融服务驿站”,搭建银企沟通桥梁。

  2.服务能力:尽职免责与科技赋能并行

  青岛建立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监测机制,明确不同岗位的免责情形,破解银行“不敢贷”难题。此外,支持大中型银行下放审批权限,鼓励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开发线上审批模型,提升服务效率。

  3.融资成本:LPR联动与乱象治理

  青岛指导银行机构跟踪LPR变化,合理确定贷款利率,并开展“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”专项行动,治理金融中介乱象,减少不合理融资环节。

  4.政策保障:政府担保与信用平台支持

  青岛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小支农担保比例不低于80%,并依托“青融通”平台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质效。同时,开展“春雨润苗”专项行动,优化小微企业税费服务。

  南京的银行:能否复制青岛经验?

  疑问一:金融服务驿站的南京适配性

  青岛通过“金融服务驿站”实现银企对接,南京的银行能否在江北新区、紫金山科技城等产业集聚区设立类似站点?例如,结合南京“软件谷”的科技企业集群,打造“科技金融驿站”,提供定制化信贷产品。

  疑问二:尽职免责机制的实际落地挑战

  青岛明确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标准,南京的银行在推进类似政策时,如何平衡风控与激励?例如,南京某城商行若因小微贷款出现不良,能否依据“履职过程+损失程度”综合评估免责,避免“一刀切”追责?

  疑问三:科技赋能审批的潜在风险

  青岛鼓励银行运用大数据、AI开发线上审批模型,南京的银行在跟进时,如何避免数据滥用或算法歧视?例如,某银行南京分行若依赖第三方数据平台审批,可能面临信息泄露或监管合规风险。

  疑问四:政府担保与税费服务的协同效应

  青岛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小支农比例不低于80%,南京的银行能否联合地方担保机构,推出“担保+贷款”的组合产品?例如,针对南京的农业产业链企业,设计“农担贷”产品,降低融资门槛。

  深度观察:区域金融协同的南京机遇

  青岛与南京同为长三角重要城市,其金融政策联动或成新趋势。例如,南京的银行可联合青岛金融机构,为跨省经营的制造业企业提供“供应链金融+异地担保”的综合服务。此外,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,能否将青岛的“线上审批模型”经验与本地“紫金山实验室”的科研资源结合,打造“科技+金融”的跨区域合作样本?

  结语:南京的银行站在服务升级的十字路口

  青岛的“十九条举措”本质是通过结构性工具激活小微金融活力。南京的银行在借鉴时,需警惕“形式复制”带来的水土不服。如何结合本地高端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产业特色,设计“金融服务驿站+科技贷款+政府担保”的组合方案,将成为南京金融业的核心命题。或许,南京的银行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:当“青岛模式”遇上“南京智造”,能否诞生中国小微金融服务的第三种路径?
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溧阳冷库

下一篇:没有了!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002560964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